
招采中心成立后,原有的招标体制被打破了,而新的招标体制还没有建立起来,面对如潮水般集中涌入的招标申请,中心既是迎难而上也是仓促上阵,边组建队伍、边明确职能分工、边进行招采工作。然而实际困难却比想象的复杂多了。
首当其冲的就是招采工作需要有一个优良而稳定的合作单位队伍供招标选择。由于中心才成立,想一下就建立起一个优良而稳定的合作单位队伍,是不可能的。但是招采工作又不能等待,中心只能一面在老的合作单位中开展工作,一面发展新的合作单位队伍。而老的合作单位因为习惯了老的招标形式,对这种新的招标形式,还抱有怀疑甚至抵触的心里。而新的合作单位又抱着谨慎、观望的态度。每天看似热闹的招采中心,人来人往,工作人员从早到晚忙碌着,开标工作一个接着一个,但是实际谈成的业务却屈指可数。一边是各申请招标单位嗷嗷待哺的焦急等待,一边是中标单位的迟迟确定不了,而大量的招采申请又在源源不断涌入,等待着招采工作去落实。这已经影响到了各招标单位的正常工作。一时间,外部抱怨声、质疑声四起,公司上下对招采中心是否能胜任招采工作一时心里都没了底。而这些对才成立的招采中心又形成了巨大的压力。中心上下虽然每个人都马力全开的紧张工作着,每天晚上招采中心都灯火通明工作到9、10点钟,一周七天,天天如此,每个人思想的发条都绷的紧紧地,但招采工作却依然推进缓慢。焦躁的情绪弥漫在整个招采中心。

面对这种不利的局面,中心没有气馁,及时调整了工作思路,迎难而上。一方面注重工作的方式方法,把招采工作分列出轻重缓急,突出重点,优先解决公司战略重点关注项目和项目急需解决的问题;一方面加强部门力量,迅速从别的单位抽调人员充实到招采队伍,同时加大招聘力度,强化队伍建设;一方面优化岗位职能,从过去的招采、成本两个部门,变为招采、合约和成本三个部门。从过去各自为战、工作全能向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转变,极大的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提高了工作效率;另一方面加快制度建设,先后建立建立了供应商信息库制度、招标申请制度、招标制度、中标审批表制度、合同拟制审批制度以及成本审核制度,初步形成一套完善的招采工作制度模式。
